fake science.jpg

做科學研究最大的忌諱就是造假,這些造假的科學家們 (或者不配被稱作科學家的人們),不僅得到嚴厲的譴責,而且往後在科學研究的路上,必定也是蒙上不名譽的陰影,之前南韓科學家黃禹錫的人類胚胎幹細胞的研究造假就是最明顯的例子。2009年的化學研究也出現了很多faked science,而這些paper最後都被抓包並予以撤稿,其中不乏JACS跟Science這些重要的Journal,讓我們來看看今年被撤稿的這些paper還有後面的故事,提供給大家做警惕。   

 

首先出大包的就是鼎鼎大名的PGS (Peter G. Schultz)實驗室,今年12月初,Science及JACS分別撤銷了PGS實驗室在2004年發表的paper,這兩篇關於新的Glycoproteins合成策略方法研究,因結果無法重復而被撤銷:

(2004), Science 303, 5656

2. Site-Specific Incorporation of the Mucin-Type N-Acetylgalactosamine-r-O-threonine into Protein in Escherichia coli (2004), JACS, 15654

其中Science這篇已經被引用了92次,JACS這篇則是37次,引用這兩篇文章的科學家全部成了冤大頭。

 

Science2004.JPG 

 

(經典台詞) 揪竟PGS實驗室發表的文章是故佈疑陣,亦或是另有隱情?真相到底是什麼?背後有何恩怨情仇?結局絕對讓人「瞠。目。結。舌」。(故弄玄虛貌)

 

好的,這要從一個新的 postdoc 加入PGS實驗室開始說起,他的名字叫Eric Tippmann,2006年加入PGS lab後試著發展這篇Science的糖基化技術,然而經過幾個月的努力,他一直無法重複這個實驗,同時他也聽說實驗室其他人也是無法重複那樣的實驗,所以就在meeting的時候提出來,這時候的PGS眉頭一皺,發現案情並不單純,他們就去找之前的實驗記錄本,結果發現記錄本竟然不翼而飛了! (靠,太豪洨了)

2007年3月1日,被撤稿的Science文章的第一作者和JACS文章的第三作者Zhiwen Zhang收到一封從暗黑科學界寄來的匿名eMail,內容是說他已經被發現在許多的論文裡造假,如果沒有向聖地牙哥的一個郵箱郵寄4000美元的話,郵件就會被轉發給Schultz、Scripps所長Richard Lerner以及UT Austin (那時Zhang已經在UT Austin任教),而且被發現之後,肯定會在他拿到tenure之前就被UT Austin給fire了。

不過Zhang並不鳥他而且報了案,隨後經過調查,警察告知他說已經找到鹹魚飯了,但是Zhang決定不追究。然而事情不是憨人所想的那麼簡單。

今年8月,Eric Tippmann在 JBC上婊了Zhang,稱Schultz實驗室的2篇蛋白質糖基化論文裡的實驗無法按照所描述的重複。然後Science跟JACS就分別撤回了這兩篇paper,UT Austin也拒絕了Zhiwen Zhang的tenure申請。

所以,將glycosylated amino acids導入蛋白質是豪洨的!!

其實PGS實驗室內的恩怨已經不是一兩次了,之前也有一個postdoc爆料說他們實驗室一個postdoc做的 PCR-based siRNA library (發在PNAS)是造假的,PGS還威脅他說假如說出去就要他好看 (http://www.thechemblog.com/?p=585#comment-6286)。

雖然PGS在Unnatural amino acids的研究上有很大的貢獻,從他們實驗室也出來不少有名的科學家,然而他對實驗室的管理,似乎出現了很大的問題,而且我深信那封恐嚇信應該也是從他們實驗室的人發出來的,其中可能牽扯更多實驗室內暗潮洶湧的恩怨情仇,所以如果有想要去那邊當postdoc的,真的要考慮一下了。

 

另外一個出包的是美國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罕分校 (UAB)H.M. Krishna Murthy教授,近日被發現使用偽造的資料構建12種蛋白結構,過去10年來在《自然》、《細胞》等知名期刊上發表了10多篇論文,這些錯誤的蛋白結構也被收錄進著名的Protein Data Bank (PDB)中 (包括 1BEF, 1CMW, 1DF9/2QID, 1G40, 1G44, 1L6L, 2OU1, 1RID, 1Y8E, 2A01, and 2HR0)。

c3b.jpg 

 UAB的調查認定,Murthy提出的蛋白質結構違背了基本的物理和化學規律,使得它們事實上不可能存在。UAB已要求撤銷這10篇論文並將這些蛋白質結構從資料庫中移出。然而根據統計,這些蛋白質結構總共已經被引用了449次,真是害人不淺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nob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